台湾水产试验所副研究员黄家富指出,今年预计在高屏、凤山、东港及后龙溪放流八千多尾日本鳗,将对分析台湾河川生态差异大有帮助。黄家富说,这种学名日本鳗或白鳗的鳗鱼,经济价值极高,每年为业界缔造高达七十亿元(台币)的产值,但人工繁殖成效有限,甚至连其成长过程、生态习性等,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研究价值也高。他说,自1965年开始放流鳗鱼至今有三十七次,共三万五千千克各种年龄的鳗鱼,但过去没有植入晶片,直到1994年才开始做这方面监控,前三年在高屏溪出海口回收的晶片比率约有两成,其他河川则偏低。
黄家富与保育协会人员希望今年苗栗钓客如钓获日本鳗,直接交给协会再转交实验所处理,或交还腹部的晶片,以便完整记录鳗鱼放流后的生态与成长概况等,比较它们在其他溪流生长过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