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资讯

中国首部聚焦地震人的电影两天后上映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14日讯(浙江之声记者 涂希冀)全国首部以地震台站工作为题材的电影《我...…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14日讯(浙江之声记者 涂希冀)全国首部以地震台站工作为题材的电影《我要去远方》即将于10月16日公映,今天下午,浙江省地震局举行了杭州地区点映暨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向地震人致敬!观众深受触动!
《我要去远方》同样也是中国第一部聚焦地震工作者的影片,讲述了远赴偏远山区工作的大四实习学生杨凯在台长老安、同事廖星的影响下,实现自我改变和成长的青春励志故事。电影以讲好“地震人”的故事为立意点,通过描述地震监测工作者青春、成长以及充满担当精神的经历,不仅弘扬了防震减灾行业坚守奉献的崇高信念与人格追求,同时也普及了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

导演孙传林表示,片中的很多细节,展现的实际上是半个世纪以来,平凡的“地震人”创造了防震减灾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平凡发展历史:“他们的工作真的比我们辛苦得多,一代代地震人为了人民的利益,显得更加伟大,这也是我非常愿意拍这样一部向地震人致敬的电影的原因。”

不少现场观众在欣赏完影片后也深受触动,杭州市民许女士说,以前总觉得地震离自己很遥远,但今天才知道,原来身边竟有这样坚守执著的地震工作者,“他们日复一日做着比较单一的工作,像片子里说他们每天要检测水,一旦有报警立即去勘测,他们为了我们的安全,真是很了不起!”
杭州市民张女士是带着小朋友一起来看点映的,她说,自己以前旅游时,带孩子去参观过北川地震遗址,令他们非常震撼,所以有这样的机会,也乐意多带孩子来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必要的地震科普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影片浙江元素丰富,地震台站成最大亮点
影片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浙江地震元素,其中宁波地震台出现了不少镜头,引发了观众们对地震台站以及台站工作的关注和好奇。地震台站其实是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是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是中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于1930年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

浙江省的地震台站也是发展迅速,近年来,浙江省努力推进新型现代化地震台建设,实现台站技术系统优化、环境设施美化和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台站“三化”建设。“十二五”项目建设后全省地震监测台站已达到139个,其中包括7个有人值守台站,132个无人值守台站。涵盖测震、强震动、地壳形变、地下流体、电磁等学科的各类观测台项共271个,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20多个,初步建立了以监测中心为核心、片区维修分中心为支撑、地方为保障、社会力量为补充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单一的观测发展到由测震、电磁、形变和地下流体等多学科、多测项类别的综合观测体系;观测技术实现了从模拟观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了基本覆盖全省各县及重点区域的地震监测台网。

编辑:陈佳聿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zixun/17733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