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3月4日讯(浙江之声记者王思思 实习生陈子诣 通讯员周建国)高铁接触网是高铁列车飞驰的动力来源,一点小小的故障都可能引起断电,导致高铁列车停车。如何提前发现隐患?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供电段有这样一群“90后”,他们用智能检测设备给高铁接触网做“CT”检查,维护着高铁供电的安全。 晚上9点,杭州东高铁综合维修基地内灯火通明,25岁的分析员黄正东和工友冯林佳登上了3米高的接触网4C检测车车顶,车顶上方共有32个摄像头,他们打着手电,俯身擦拭着镜头上的灰尘。黄正东说,检测镜头是首要工作,这些镜头拥有2900万高清像素,是检测车最核心的“大脑”。“我们检测车是这样的, 通过一趟列车下来跑的话,全程拍摄的高清图片,对图片有实时回传的功能,再通过我们人工分析,就相当于我们是给接触网设备当医生,给它一次全面体检。” 为了不影响高铁的正常运行,检测车只能在凌晨上线。 晚上11点半,检测车从基地出发,驶入杭黄高铁线,开始检查杭州东至千岛湖段193公里的接触网、立柱、螺栓等情况。 随着检测车匀速前进,一张张图片实时传输到车上的电脑上。在检测车的监控室,黄正东紧盯着电脑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牵引供电系统跳闸停电的隐患。“压板螺栓附近发现有疑似异物,刚用图片放大,不知是铁丝还是塑料袋布,发现之后要求工区回去确认一下,尽早进行处理,避免引发大的事故。”黄正东说。 通宵作业,重复地拖动鼠标,车上没法上洗手间……黄正东说,这些对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容易眼睛疲劳,然后我们就会自己配点眼药水,从进单位到现在基本上是视力下降,度数也升了300度,因为毕竟这四个小时下来的话,一直盯着,确实是太难过了。水基本上也就只能抿一下,不敢多喝,因为没法上厕所,所以我们基本上都是忍着。” 凌晨三点多,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运行,检测车抵达千岛湖站,检测车共拍摄8万张图片、采集数据8000条,共发现6张隐患图片、记录39条报警信息。除了车上实时监看外,所有图片还要拷回地面数据分析室,通过放大、拖拽、对比,更细致地进行判断分析。 在杭州供电段数据分析室里共有7名分析员,全部为90后。他们白天黑夜连轴转,平均每人每天分析3000多张高清图,确认7200个螺栓紧固状态。几年来,这支90后队伍先后为杭长高铁、杭甬高铁等7条高铁线接触网“体检”,把青春定格在狭窄的检测车里。 黄正东说,回想刚踏上岗位,几乎每个人都想过辞职的念头,但咬咬牙,坚持下来了,便慢慢爱上了这个工作。“晚上的时候,高速列车飞快地飞驰过去,然后呼啸而过,这时候看到列车上灯火通明,我想到在车上,大家肯定是享受到灯光,手机充了电,和家人聊天什么的,这时候我就觉得很自豪。我们这个工作,就是保障了旅客正常出行,而且是平安有序。” 编辑:夏赛丽
为了保障高铁供电 这群90后有多拼?熬夜、憋尿都是小事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3月4日讯(浙江之声记者王思思 实习生陈子诣 通讯员周建国)高铁接触网是高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zixun/17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