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MLST)创刊号出版,标志着MLST的正式诞生,也意味着MLST已迈出向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前进的关键一步!这也为广大学者在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又增加了一个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
浩瀚的海洋蕴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为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对海洋生物圈的探索加深了人类对海洋生命的认知,为未来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21世纪的前沿科学,海洋生命科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海洋生命领域尚有无数的谜团有待揭示,其发展速度并非像想象中那样神速。在限制该领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覆盖本领域交叉学科方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海洋科学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科学难题,仅凭单一学科无法攻克,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攻关。举例来说,很多海洋活性天然产物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往往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基于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化学生态学的方法探索海洋药源生物资源来实现。与此类似,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促进了对海洋环境科学的理解。《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这本英文新刊将为此类高影响力的交叉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发表渠道;为海洋基础生物学、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生物资源等领域的新发现提供一个新的推介平台。
MLST首期刊发11篇文章,包含1篇社论(Editorial)、8篇综述(Review)和2篇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这些文章均通过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语言提升,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创刊号的所有文章均可以在Springer Nature期刊主页上免费获取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995/1/1)。另外MLST邀请编委和作者对每篇文章的研究亮点做了简短介绍,详见附表。
目前,创刊期已正式出版,接下来将在MLST官网和Springer Nature期刊网站陆续推出后续研究成果。2020年的征稿工作正在进行,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官方网站:
http://mlst.ouc.edu.cn/
Springer Nature期刊主页:
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2995
ScholarOne投审稿系统: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mlst
编辑部联系方式:
Tel:0532-66782213 66782235
Email:mlst@ouc.edu.cn
附表:首期文章信息表
题目 | Our recent progress in epigenetic research using the model ciliate, Tetrahymena thermophila |
作者 | Ting Cheng, Yuanyuan Wang, Jie Huang, Xiao Chen, Xiaolu Zhao, Shan Gao, Weibo Song |
短评/简介 | 表观遗传学研究聚焦DNA序列之外的可遗传变化,这是一种影响所有海洋生命的生物学现象。本期第一篇文章,程婷等人总结了他们以模式真核微生物嗜热四膜虫为材料,如何来理解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深入探讨了N6-腺嘌呤甲基化(6mA)的全基因组分布模式及决定因素、反式和顺式作用元件对核小体分布的协同作用、RNAi和Polycomb通路关键蛋白对转座子表达的调控作用与机制、以及组蛋白单甲基化酶TXR1对复制延伸的影响。尽管四膜虫是一种淡水物种,但非海洋模式种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保守的信号通路,还将为未来的海洋表观遗传学研究提供技术及思路参考。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15-0 |
题目 | Cost-reduction strategies in massive genomics experiments |
作者 | Haichao Li, Kun Wu, Chenchen Ruan, Jiao Pan, Yujin Wang,Hongan Long |
短评/简介 | 随着各种海洋生物基因组和宏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持续革新,每个样品的花费会不断降低。尽管如此,大量样品的基因组测序的总花费仍让很多实验室望而却步。李海潮等人在本期第二篇文章中介绍了降低基因组学实验成本的两种策略:(1)一种DNA文库构建试剂盒的缩量使用;(2)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实验器材制作。作者分享了原创3D模型和建库手册,还展示了两种策略在保证实验数据精度的前提下,如何极大地节省新建基因组学实验室的费用。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13-2 |
题目 |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sible methods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de novo cloning of Nannochloropsis oceanica genes |
作者 | Guanpin Yang, Zhongyi Zhang, Hang Liu,Li Guo |
短评/简介 | 新的基因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很多生物的遗传学研究。微拟球藻作为研究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理论和应用研究中。本期第三篇文章杨官品等介绍了富含脂肪酸的海洋微拟球藻的新基因克隆方法,该方法可以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化,尤其可用于海洋微藻的生物技术开发研究。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14-1 |
题目 | Morphogenesis: a focus on marine invertebrates |
作者 | Zhiyi Lv, Qiongxuan Lu, Bo Dong |
短评/简介 | 形态发生是物种发育的模式和结构形成过程。海洋动物在海洋环境中的漫长演化塑造了其高度多样化的形态发生过程。当前,我们对绝大多数动物形态发生分子机制的了解来自于对陆地模式物种的研究;这些机制不太可能用来解释海洋中出现的大量形态多样性。海洋环境给生活其中的生物施加了不同的演化压力。因此,海洋生物提供理解动物形态发生新的机遇。本期第四篇文章,吕志一等人介绍了三种海洋模式动物(海鞘、海胆、海葵)在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形态发生研究新进展。该综述聚焦丰富的形态发生过程背后的常见机制,例如极性形成、组织内陷、组织延长等。作者们还提出了海洋无脊椎动物形态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未解问题。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16-z |
题目 | Methods for the diagnosis of bacterial fish diseases |
作者 | Brian Austin |
短评/简介 | 由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病害一直是影响海水养殖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病原微生物诊断是有效防治感染性病害的前提条件。为了控制海洋养殖业的感染性病害,Brian Austin在第五篇文章中综述了细菌性鱼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传统的依赖培养的技术方法(培养后检测表型)、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02-5 |
题目 | Recent advances in amino acid sensing and new challenges for protein nutrition in aquaculture |
作者 | Chengdong Liu, Xuan Wang, Huihui Zhou, Kangsen Mai,Gen He |
短评/简介 | 水产饲料一直非常依赖鱼粉这一有限资源。替代鱼粉往往造成养殖动物生长与健康水平下降。在第六篇文章里,刘成栋等人阐述了调控动物蛋白质代谢的两个主要营养感知通路:雷帕霉素复合物1靶蛋白通路(TORC1)和一般性调控阻遏蛋白激酶2(GCN2)通路,并就鱼粉替代和相关通路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22-1 |
题目 | Metabolites from marine invertebrates and their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molecular diversity discovery, mining, and application |
作者 | Lu Liu, Yao-Yao Zheng, Chang-Lun Shao, Chang-Yun Wang |
短评/简介 | 海洋生物的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多样,生物活性显著,是发现活性分子的宝库。很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及其共生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新药发现的珍贵源泉。在第七篇文章中,刘璐等全面介绍了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论述了发现新颖结构和显著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多种策略与方法,包括一株菌多种次级代谢产物(OSMAC)、化学表观遗传修饰、共培养、结构修饰、化学合成等,展示了产生新颖活性天然产物药源生物的应用潜力,尤其是软珊瑚、柳珊瑚、海绵及其共生真菌和细菌。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21-2 |
题目 | Eco-friendly preparation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eacetylation from shrimp shell wast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s |
作者 | Xiaodan Fu, Lin Zhu, Li Li, Tan Zhang, Meng Li,Haijin Mou |
短评/简介 | 来自于海洋动植物的多糖和寡糖是潜在的宝贵资源,其中,虾蟹壳等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技术成为海洋食品绿色制造和清洁化生产的关键。付晓丹等人介绍了一种生产壳寡糖的环境友好型方法,实现对虾壳废弃物不同程度的脱乙酰化,并评测了壳寡糖对小麦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为新型海洋生物肥料的制造做出了产业化的探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传统技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而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12-3 |
题目 | Protective effect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a Celluclast-assisted extract of Hizikia fusiforme against ultraviolet B-induced photoaging in vitro in human keratinocytes and in vivo in zebrafish |
作者 | Lei Wang, Jae Young Oh, Hye-Won Yang, Hyun Soo Kim, You-Jin Jeon |
短评/简介 | 从海洋生物资源中开发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活性的化妆品,已经证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空间。王雷等人通过纤维素酶辅助技术,制备出源自于褐藻——羊栖菜的硫酸化多糖,系统评估了其抗氧化活性及紫外线防护效果。该研究表明在体内和体外模型中,这些硫酸化多糖显著降低了紫外线B介导的光损伤,并可用作潜在的化妆品天然成分。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06-1 |
题目 | Microbial assembly, interaction, functioning, activity and diversification: a review derived from community compositional data |
作者 | Jiwen Liu, Zhe Meng, Xiaoyue Liu, Xiao-Hua Zhang |
短评/简介 | 海洋微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主要驱动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和气候稳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过去二十年间,借力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界积累了大量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数据。刘吉文等人基于微生物群落大数据基础,系统总结了海洋微生物的群落组装机制、相互作用、活性、功能与进化多样性,为海洋微生物生态学提供了新见解。 |
全文获取 | https://doi.org/10.1007/s42995-019-00004-3 |
来源:Springer、中国海洋大学 期刊社 《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英文)》编辑部供稿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DNfaafk4tGwvSu3R8i0m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