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生态

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全球“电商之都”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1月19日讯(浙江卫视记者 杨柯 周虞 义乌台)40年前,地处浙中的义乌还...…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1月19日讯(浙江卫视记者 杨柯 周虞 义乌台)40年前,地处浙中的义乌还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农业县。4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全球闻名的“小商品之都”。“鸡毛飞上天”的传奇是如何炼成的?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临近年底,曹小刚的玩具店又迎来了旺季,每天,与他合作的3万多家厂商,都会发来上千种新品玩具的信息,坐镇小店铺,曹小刚运作着年产值上亿元的产业。

曹小刚介绍:“开始跑的时候做气球杆,喇叭,都是几分钱的东西,现在发展到上千,都是智能的高科技的。以前是卖全国,现在是卖全球。”

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像曹小刚这样的商户有五万八千多家。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义乌的起步,源于1982年的一个破冰之举,那一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开放市场,湖清门小百货市场的成立,开启了世界小商品之都崛起的历程。

改革开放四十年,开始的时候玩具店有几十家,现在发展到三千家左右。

也就在那一年,曹小刚承包了一个摊位,做起了玩具生意。36年过去了,如今的他既是多家国际一线品牌的国内总代理,还办起了原创动漫产业。而作为商二代,儿子曹骏扬不光延续着父亲的产业,还组建了上百人的网络团队,开始了从商贸城实体销售,到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的转型。

义乌第二代经营户曹骏扬向记者介绍:“最终的模式一定是线上线下如何结合的问题。商贸城给了我们很多客户的引流,义乌市政府又配套了我们非常强大的物流,才给了很多企业家有了机会和平台。”

“义乌一家人”,折射的是义乌一座城。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已达640余万平方米,经营商位7.5万个,全市电商卖家账户超过27万家。

从线下到线上,从“鸡毛换糖”到“全球电商”,短短几年,义乌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电商之都”。光是义乌城郊的青岩刘村就集中了3000多家电商初创企业。今年前三季度的快递量,义乌居全国第四位,“双十一”期间,跨境电商出口包裹突破36.1万件,再次刷新纪录。

义乌市商务局局长王碧荣说,在进口领域义乌人也有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无中生有,希望把义乌打造成全球消费品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和门户。

日前闭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常年出口皮带到法国的商人陈开斌涉足香槟进口业务,意向交易额超过1亿元;向俄罗斯出口日用百货的黎晓永,则带回了糖果、蜂蜜和葵花油的新货源。随着多条“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义乌经营户,将眼光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前三季度,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增长12.71%,日用消费品进口增长87.0%。

义乌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朱毅表示,从义乌市场的发展角度来说,我们正是踩中了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的时代脉搏,通过进口出口协调发展,境内境外打通,发展供应链,能够更好的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来开拓两个市场。

编辑:黄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shengtai/17731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