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掠夺性捕捞是海产品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以大黄鱼为例,前些年对大黄鱼进行过三次持续性的大“围剿”,大规模的围捕目标不仅包括浙江沿海进港产卵的大黄鱼,而且还穷追不舍围捕浙江外海渔场的越冬大黄鱼,使得大黄鱼在劫难逃,纷纷落网。
同时,随着近海渔船的剧增,特别是拖网渔船的急剧增加,传统的野生大黄鱼、带鱼的产卵渔场遭到了重创。从而使得大黄鱼断子绝孙、带鱼锐减。近些年来东海渔场每年捕鱼量已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超过了600万吨。
除此以外,产卵地环境的变化和被污染是野生大黄鱼、带鱼消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原本东海沿海海域的地形十分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但上世纪80年代后,沿海城市的邻近水域、河口及港湾水域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及食物链遭受的破坏,产卵期间的过度捕捞;围海造田等海洋工程污染对水流环境的改变,使得海产品的产量急剧下降。有科学家预言,上述问题如得不到有效遏制,50年后,我国的传统渔场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