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前,南海水下文物执法调研会议在海南省召开。调研组由国家文物局、公安部边防局、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海南省文体厅、省文物局、省文化稽查总队、省公安边防总队、西南中沙工委、中国海监海南省总队等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南海拥有众多岛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由于该海域珊瑚礁盘密集,故有众多古代商船触礁沉没于此,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这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中华民族世代在南海活动的重要见证。据悉,近年来有周边国家存在蓄意破坏中国南海水下文化遗存的嫌疑,意在销毁中国有关南海主权的历史证据。同时,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不法分子或雇佣船员,或亲自下海,以水下爆破、手工挖掘、潜水探摸等手段,非法挖掘南海水下文物。
海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和文物局代表纷纷发言,他们表示,水下文物保护存在很多困难,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使监管工作面临很大挑战。西南中沙海域广阔,要想有效遏制水下盗捞,还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这不仅需要加大宣传惩戒力度,同时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症下药,多管齐下。中国海监海南省总队代表在会上介绍了省总队海监执法的基本情况以及全省海监队伍的装备配置现状,表示愿为有效遏制水下盗采活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职责,此次会议明确各单位在南海水下文物执法方面要做到分工具体化,防范立体化,防范常态化。与会单位初步达成共识,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形成联合机制,坚决遏制和打击南海水下文物非法盗采。 (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