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27日讯(记者 黄捷 吴文昊)在今天(27日)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特长隧道面临的技术挑战研讨会上,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副主席,国际隧道工程行业知名专家严金秀做了大埋深特长山岭隧道工程的挑战的主旨报告。 严金秀表示,随着特长隧道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特长隧道设计与发掘工作已经处在了世界的领先地位。而在多年之前,这些工程我们都是无法完成的。“如今在整个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高效,更加节能建设发展特长隧道已经成了一个新的高地,在我看来瑞士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得很出色了,而我们国家也在向这个方向去努力。”严金秀说。 在报告中,严金秀表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衡广铁路复线大瑶山隧道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铁路隧道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铁路隧道最多的国家。我国在特长铁路隧道、各种复杂地质隧道以及高速铁路隧道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2016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的2016国际隧道协会年度颁奖会议上,我国32公里长的新关角特长铁路隧道获得了国际隧协2016年度重大隧道工程奖,这是国际隧协年度奖中份量最重的奖励。我国铁路隧道建设技术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中国特长隧道发展的的领头人,严金秀认为智能隧道将是隧道工程建设与运营发展方向, “智慧隧道是指把传感器和跟踪移动目标的GPS单元和射频识别单元以及地质超前预报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和处理分析,实现网上“数字隧道”与物联网的融合;在智能分析处理后,作出智能化响应和决策支持的指令,实现智慧服务。智慧隧道具有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智能服务等特点。其与数字隧道的区别在于:数字隧道是物理隧道的虚拟对照体,两者是分离的;而智慧隧道则通过物联网把数字隧道与物理隧道无缝连接在一起。但是,其实智慧隧道和数字隧道之间并无绝对界线。” 严金秀说。 编辑:王鑫
严金秀:智能隧道将是隧道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发展方向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5月27日讯(记者 黄捷 吴文昊)在今天(27日)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kepu/15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