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科技

行走大花园:深挖唐诗文化 用“一首诗”串起一路好风光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1日讯(浙江卫视记者 周文 杨柯 新昌台 嵊州台 天台台报道)今年以来...…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1日讯(浙江卫视记者 周文 杨柯 新昌台 嵊州台 天台台报道)今年以来,我省加快“大花园”建设,将“大花园”作为浙江自然环境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浙江山川秀美、景点众多。如何发掘“珍珠”、打造“珍珠”、进而串珠成链,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国庆期间,浙江卫视推出“行走大花园”专栏,今天先让我们从“一首诗”说起。

嵊州市城南小学学生正在演唱越韵古诗: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一千多年前大诗人李白踏着秋风来到剡中,剡中也就是嵊州,李白到底是被什么吸引前来?今天我们就一起重走一段唐诗路。

不止是李白,据考证,嵊州境内历史上早有“剡溪九曲”的胜景,仅唐代吟剡诗人就达158位,诗篇540多首。就在剡溪江畔,今年,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艇湖城市公园开门迎客,园内七个岛屿由八座桥梁相连,各景点都按照古诗词的意境打造。

走过“安道桥”,来到“逸少桥”,顾名思义这是为纪念王羲之而建造。王羲之晚年隐居嵊州金庭,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不止艇湖公园,国庆期间,全长18.7公里的诗画剡溪成了新的热门旅游地,吸引了不少书法绘画爱好者前来寻找灵感,笔墨抒情。

学生杨祁荻说:“我画的是前面那座安道桥,这边景色非常的漂亮。”剡溪是唐诗之路的精华路段,这边的沿途风光还有人文底蕴,一路看下来都非常的赞。

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一千多年前,一批又一批的唐代诗人沿曹娥江而行,踏上了前往天台山的旅程,沿途不仅人文典故众多,还留下了1500多首唐诗。眼下,这条“浙东唐诗之路”正串珠成链,助力我省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建设。

在嵊州这条铺满鹅卵石的道路,实际上就是当年李白等天姥山走过的古驿道,通过挖掘沿途的文化故事,和文化资源,这条古驿道让我们一下子穿越了千年。

长假第一天,天姥山脚下的班竹村里请来了县越剧团,用新编的戏曲讲述唐朝诗人李白登天姥山的故事。依托古驿道,今年,班竹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对老旧房屋修旧如旧,还用唐诗来做外墙装扮。

在唐代,离开新昌,逆江而上,由水路就能抵达“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天台山。

为了深挖唐诗文化,当地不仅建起了文化体验中心,还在天台山景区海拔最高的石梁镇,投资几千万元打造“云端唐诗小镇”。这个建设中的特色小镇主打唐诗文化,还要开发唐诗文创产品。

天台县石梁镇副镇长陈赛萍说:“下一步我们还有一些唐诗研学基地、唐诗星空露营基地,这些项目都在逐步地推进当中。”

编辑:季元恺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keji/17735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