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科技

“限塑令”陷尴尬 白色垃圾何去何从?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6月1日讯(记者 张易哲 钟奕东报道)今天(6月1日),是“限塑令”实施10...…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6月1日讯(记者 张易哲 钟奕东报道)今天(6月1日),是“限塑令”实施10周年,十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发布,我们正式向这种白色污染宣战,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被禁止生产和销售,塑料袋也不再免费可得,十年过去了,曾经的白色污染是否有所改善?塑料袋是否依然难以分解?倡导的可降解塑料袋是否真的可降解?

在英吉利海峡捕获的鱼中,每3条就有一条含有塑料碎片。

在太平洋的中途岛上,成千上万只信天翁因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

科学家在南极发现,表层海水里出现了肉眼不可见的塑料微粒。塑料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

使用时间25分钟  却要花费200年降解

塑料袋每天使用量有30亿个,降解需要至少200年,但它的平均使用时间却只有25分钟。据统计,国内三大外卖平台每天使用的塑料袋能覆盖120万平方米,相当于168个足球场,每天使用的外卖餐盒摞起来高度相当于339座珠穆朗玛峰。而这些塑料袋最终都去了哪里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教授刘建国在一次采访中说:“环保塑料袋需要严格的条件才能降解,比如温度、含水率、特定反应器等,在自然环境下很难降解。”他注意到,这些“环保塑料袋”的去向,依旧是和各类垃圾混杂在一起,再被压缩称重,最终送进填埋场或是焚烧场。

限塑令十年 名存实亡?

今年年初,英国向公众承诺,英国政府将实施25年计划,在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污染。

“限塑令”实施以来,可降解塑料袋得到推广,每个可降解塑料袋售价为0.2元\/个起步,塑料袋也成为了超市一笔可观的营业收入,但是对于小摊小贩、菜市场来说就未必了,如果使用可降解塑料袋,一个菜摊每天的成本就要额外多出几十元,在生活面前,环保变得不是那么必要。

5月11日,杭州市发改委曾联合市质监局等多部门开展“限塑令”专项联合执法检查,除了民众对于“限塑令”重视程度不够之外,“限塑令”的执行缺乏配套的处罚细则,导致政府执法部门对于商贩违规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行为缺乏处罚依据。多家媒体报道也都用“名存实亡”这样的词来形容“限塑令”。

在电话中,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环资处副处长赵军告诉我们,因为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像生鲜这样的东西塑料袋包装无疑是最方便的,他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一个价钱便宜、牢固、环保的可替代性材料,来取代塑料袋。

纪录片《塑料王国》

2016年,导演王久良拍摄了一部关于塑料的纪录片,片子里,孩子在塑料堆里玩耍,妈妈在塑料堆里喂奶,女孩在塑料污水里洗头发,俨然成为了一个塑料王国。目前来看,十年不是这场战争的终结,只是一个开始。

编辑:张易哲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keji/15891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