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浅海底播幼贝,属于生态型养殖模式,不需要人工投放饵料,不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贝类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于水域环境改善。预计3年之后,每年可新增优质贝类产量570吨,新增产值340万元。
经过科学规划,我市在大笔架山东和大凌河口西之间的浅海水域,设立了近100万亩的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设立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后,通过人工室内繁育贝苗、底播亲贝和贝苗、保护现有贝类资源等办法,使毛蚶、杂色蛤、魁蚶等底栖贝类资源进行恢复。从2003年开始,我市在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开始组织大规模底播与增殖放流活动。到目前已底播了毛蚶、菲律宾蛤仔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