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海洋经济

奉化孔峙村300多户 家家签名挽留:跨村书记,你能不能不要走?

(图为村民们在挽留信上的300多个签名)本月初,听说“跨村书记”任期将满,奉化西坞街道孔峙村的村民们...…

(图为村民们在挽留信上的300多个签名)

本月初,听说“跨村书记”任期将满,奉化西坞街道孔峙村的村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经过好几天的讨论,他们请村里的老同志写了封数千字的挽留信,然后全村挨家挨户派代表,在信上落款签名。

“蒋志存、蒋美君、蒋祥宝、蒋林国、蒋君来……”300多个名字,虽说笔迹各异,但一笔一划毕恭毕敬,尽可能都落在了信纸的方格里。有的村民已经定居宁波城区,还特意赶回村子,就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个村子全员动员挽留的对象,是蒋家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陈伦。2017年下半年,孔峙村遇到了麻烦事:上一任村班子部分成员出了点问题,现任的村支书虽说“临时救火”,但已经快70岁了,身体也不好。

“整个村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思想僵化守旧,村子发展暮气沉沉。要想选个合适的‘领头雁’,实在太难了!”孔峙村的联村干部、西坞街道组织委员竺韬韬连连摇头。

“要么我来好了!”陈伦没想到,自己的一句玩笑话,最后成了真。作为“外来和尚”,他被组织任命为孔峙村的“第一书记”,成为奉化“跨村任职”头一个“吃螃蟹”的人。

难道我们村真的没人了,需要外人来做“书记”?人不是本村的,是不是就来“作作秀”“挂挂职”“镀镀金”?面对村民们质疑,陈伦没有打退堂鼓,他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拉家常、聊村务,“同坐一条板凳”了解村民的需求、愿望和期待。

(上面两张是前后对比图,从泥泞的道路变成柏油路)

门前屋后有了崭新的柏油马路,老年人的活动场所也修缮一新,原本废弃已久的危房变成了简约大气的文化礼堂,填补了孔峙村多年功能型活动场地的空白……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陈伦对村民们的承诺基本完成,两年的任期也到了头。

“‘跨村书记’,你能不能不要走?”听到风声的村民,赶紧写起了联名信,他们实在不忍心也不愿意这样一位“好书记”的离开:

住在弄堂口的村民说,原本那里有座即将倒塌的墙门,幸亏陈书记自筹资金进行了及时修复;残疾人俞国光说,自己因腿脚不便,屋后堆满了垃圾,是陈书记将其清理干净,并浇好水泥;几个耄耋老人说,自己住的小巷子高低不平,也是陈书记派人把水泥路浇好,还细心安装了路灯……

(前后两张图是从破败的危房到文化礼堂)

这封饱含真心的挽留信,陈伦看了一遍又一遍,做了十多年的村支部书记,他始终相信“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这一次也得到了验证:“很多细节,连我自己都忘记了,没有想到村民们都记在了心里。”

面对来自村民朴素而纯粹的感情,陈伦正在进行慎重的考虑。如果继续留下来,他希望自己能够不辜负全村老百姓的期待,也能够帮助孔峙村带出有战斗力的团队,留下带不走的干部队伍。

编辑:王鑫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jingji/25212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