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1月20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 陈婕,孙汉辰,王西 蓝媒号·衢江台)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回应老百姓的呼声,如何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衢州市衢江区通过探索“模块化”治理,把原本错综复杂的工作条线,整合成“一呼百应”的工作“模块”。这种基层治理新探索效果如何?一起去看看。 地点: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新田铺 这是一场针对衢江区浮石街道的专场招聘会,所有岗位都面向周边五个村的村民。这个当地引进的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急需大量本地从业人员,用工缺口很大。 应聘村民 原来这片都是荒山坡地,我们本地人知道,所以我们比较有信心。 村民火热应聘的背后,项目负责人却有些心急。原来,首推的高效农业项目,百亩柑橘大棚即将完工,却因为缺水“卡了脖子”,引进的新技术至今还“挂”在墙上。 新田铺田园康养综合体项目现场负责人陈波 都是“中”字头科研院所作技术支撑,但是基于目前的状况,我们只能跟他们(村民)说,只能让他们等一等。 如何让挂在墙上的项目尽快落地?当地街道之前花大力气打通了从附近水库引来的水渠,但由于水资源调配涉及区里多个部门,现在仍然是“只见渠道不见水”。 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主任池建峰 作为街道层面,唯一的资源就是有一个水利员,但是水利员去做这些事情能办吗?能办!只是耗费时间、精力非常大。(街道)很多事情就是看得见、管不着。 如何破解“看得见管不着”、涉及多部门协调的治理难题?依托衢江正在推行的“模块化”治理模式,浮石街道主任池建峰召集了“经济模块”的成员,现场找问题。 这个“模块”除了街道经济条线的干部,还有来自区发改、国土、电力等职能部门的干部。区水利局总工程师施雪山,这个月已经第三次来到项目现场。 衢州市衢江区水利局总工程师施雪山 (一次多久给我们灌满)三天,给你们灌满之后可以用十五到二十天。 衢州市衢江区浮石街道副主任郑利刚 如果他来看个防洪堤,那是比较常规的,来看条小毛渠,真的是比较难以想象。 让职能部门下沉到基层,如今,只要乡镇街道“哨声”一响,模块化工作组就能第一时间开展集体会诊。为了保证“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区里对下沉到基层的干部考核,也做了全新的尝试。 衢州市衢江区委编办主任祝拥斌 我们关键是冲破了一点,乡镇对部门下沉干部,有人事提名权,有考核评价权,有日常管理权,把乡镇的队伍也“活化”起来。 把话语权交给乡镇街道,真正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这条刚改造完成的杜泽老街,就是依托“大经济”“大服务”“大协调”等六大模块协同治理,300多张问题清单被分门别类,逐一化解。昔日冷冷清清的老街,如今华丽变身为“网红街”,每天都能吸引上千名游客前来“打卡”。 衢州市衢江区杜泽老街居民谢志雄 政府改造了老街之后,现在水活了,我们的生意也活了,包括人心也活了,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 今年5月以来,衢江全区2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模块化”运行机制,三百多名区级机关干部下沉到乡镇街道。改革后,区级下放审批事项从138项增加至231项,群众办事时间压缩近一半。 衢州市衢江区组织部长徐爱平 通过模块化改革,我们明显感受到,干部抱怨少了,干劲足了,推诿少了,合力强了。我们接下来将真正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到位。 短评 【吹好哨报好到 用绣花功夫解决具体问题】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衢江区“模块化”推进基层治理的新机制,让机关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体现了高效率,赢得了好口碑。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一项项具体工作都与企业和老百姓息息相关,我们要有创新的办法更要有绣花的功夫,让机制活起来,服务跑起来,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效,实实在在提升企业和老百姓的获得感。 编辑:周凡琦
会有一个合作社成立,然后我们可以到这边,有自己的股份。
应聘村民
衢江:“模块化”治理让乡镇发展“活”起来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1月20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浙江卫视记者 陈婕,孙汉辰,王西 蓝媒号·...…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海洋在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ceanol.com/jingji/252001.html